演講人:李良
高瓴資本合伙人
DVC(深度價值創造)負責人
從投資人的角度來講,理解數字化轉型的核心。
【視頻精彩觀點】
很多傳統企業里面,有沒有數據?有,但是最多的數據是財務數據和貨品數據。而且這個東西真的是在編制報表,給審計師看的,看完了就完了,不積累,并沒有把它當作資產看待和用,很多時候是端著金飯碗在要飯。
一、數據資產不會被消耗,越用越多,用的時候會反饋更多的數據回來。
數據資產的好處是只要你用,你用的過程本身,就會產生另外的數據。
二、它是有保鮮度的,就跟海鮮一樣,拿到數據之后,必須有流程把它用起來。
我自己定義叫做“保鮮度”。數據就跟海鮮一樣,出來了你就得用,越早用,越接近它的人用越好。你只要隔的時間長了,就像那個《老人與海》一樣,捕了一個金槍魚,最后都被鯊魚吃掉了。到了岸邊說這是我捕過的魚尸,但是是個架子,人家覺得你好厲害,但是問題這個肉用不上,都被人干掉了。
很多公司說我有CRM系統,我就把所有的數據收起來,幾千萬個用戶的電話號碼就鎖保險箱里邊,每次拿出來就說我有幾千萬個會員,有用嗎?那還不如幾百萬那種高頻的復用的,跟客戶有溝通的數據庫。所以,這是第二點,就是要有保鮮度,一定要把它消化掉,而且要合適的人用。
三、一定要眼睛向外。有增量的數據就不要用后視鏡開車。
你有新的數據進來,有些是說,我不斷加工內部數據,精而又精,商業智能的各種維度,各種透視表,都可以做,可以。但價值遠不如多一個數據源,企業在自己內部,在自己的經驗上找到的所有調優措施,都不如找到數據出現的源頭,找出能產生外部具有競爭力的新參數,越多越好,眼睛要向外。小企業完全沒有這個障礙,因為小企業本身數據不多,就只有向外、向市場去尋找;但大企業有自己的積累,挖自身,形成數據資產,積累并且運用數據資產。很多時候一些簡單的聚類算法,就能幫助很多,因為原來沒有怎么好好用過,所以這就是金礦。
回到工程行業,各個公司都有很多項目數據和人脈數據,如何從數據中找到金礦淘到金子,讓數據產生更大價值呢?
【RCC瑞達恒觀點】
可以通過關系型數據庫讓項目的銷售管理變得更清晰和便捷。
RCC工程管理系統可以讓用戶從項目和公司/聯系人兩個維度進行關聯跟進,通過大數據進行關聯,盤活人脈資源。
1)RCC工程管理系統會整合出全國工程項目的業主、甲方、設計院、總包、分包等聯系人,并利用大數據關聯每個企業合作過的上下游單位及項目。用戶對于自己熟悉的老客戶一方面可以知道他們手頭上有哪些新建在建項目,主動洽談合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他們曾經合作過的單位,主動拓展人脈資源。
2)一拿到項目就能快速知道哪些老關系可以幫上忙,事半功倍。只要在RCC系統里將合作過的項目/認識的人員標記好,那么當自己或者同事在系統中看到一些新項目時,可以通過系統一秒快速匹配是否有直接人脈或者間接人脈能夠接觸上項目的聯系人,從而大大提高了項目跟進的效率。
除了盤活資源,RCC工程管理系統也會產生很多員工跟進項目的過程數據,可以助力銷售管理者把控方向、關注細節、制定對策,最終提升業績。
管理者可以通過員工的過程數據,把控員工的跟單過程的積極性以及是否存在丟單風險,從結果轉化數據中了解員工是否存在談判簽單的能力弱點。這些數據的運用都有利于管理者及時采取動作,提升員工的項目談判能力,把控項目的轉化過程,最終提升公司的業績。